初中與高中之間的一年,拖著一隻手,走入戲院看《心動》。
到今天,還記得金城武的不羈,也記得梁詠琪的傻氣,更記得莫文蔚的博愛,但最記得還是梁詠琪媽媽的一句:「小朋友點會知道乜嘢係愛?」
長大後便了解,或許小朋友和大朋友都認識,都了解,都知道什麼是愛。只不過,小朋友懂得把愛「簡單化」,而大朋友卻喜歡把愛「複雜化」。不能說哪個階段的「愛」較好,卻肯定每個階段的愛都讓是讓你大哭大笑的最直接理由。
==============
多謝 Ms Yu 的《有心人》。
聽的次數是多到,連 Ms Yu 吸氣聲是怎樣的,也記得。Ms Yu 唱成點,該由聽眾自己評論。是,本來準備了幾句由衷的讚美,但 Ms Yu 說過,「煞有介事地嘉許反而顯得太兀突」,過於直接的美言還是留著好了。
不過可以跟 potential 的聽眾分享一句我聽過的話:「每個人的聲音都有一種質感,不純碎是學過什麼音樂或聲樂便『演』得來的;聲音的質感,由個人先天的『質地』和後天教育的『質素』揉合而成。」是什麼質地和質素的人,才唱得出這等級數的《有心人》?從頭看一次 Ms Yu 寫過的作品,可能找到一點端倪。
湧上心頭的感覺是「欣賞」,不想自欺說「僅此而已」,也不敢冒犯說「遠超於此」。只能說,「欣賞」兩個字的意思包羅萬有。
「風雨下潮漲」-做人最快樂的境界是活在當下,不一定要尋根究底,不一定要求個為什麼來;激起的浪花,是因為風雨,還是因為潮漲,是什麼角度的欣賞,太微不足道了;重要的是,這朵浪花值得大家珍惜。對於某些人,「從眉梢中感覺到」,已經是宣之於口了。
學懂用「風雨下潮漲」的心態看天下間的大小事,你便會喜歡上「模糊」。年輕的時候愛看甄子丹的「一個打十個」,今天卻著迷梁朝偉的「大成若缺」;說這種品味是一種進化的話,對甄子丹不公平,喜歡上「模糊」,大概是最得體的解釋。
有些人的「模糊」,當然是一種不清不楚的思路;但又有些人的模糊,其實是一門「在可以留白的空間都去留白」的藝術。
謙虛的 Ms Yu,說她的讀者人數增加,是「因為一條直通 IFC 的捷徑出現」。其實作為一位每天都周旋在教與學之間的藝術家,怎會不知道,一條捷徑不會無故出現。緣起都是自己的天份和努力,成就出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路。
要找一份同等的心意作為回禮,難度極高,唯有不知醜的說一句,希望把我在 2019 年僅餘的影響力,都轉送給這位對教育和音樂都不遺餘力的有心人。
P.S 也祝福每一個 Ms Yu 所愛的家人和朋友度過一個快樂的平安夜。